entry image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深水区

我国智慧城市经过多年努力,已经从最初的“一哄而上”“千篇一律”“重硬轻软”等乱象,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近两年,受新冠疫情、“郑州大雨”等突发事件影响,智慧城市再次备受瞩目,话题不断,其中,诟病“智慧城市不智慧”的话题颇多。而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同样是近两年,各地政府相继发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或行动计划,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长沙等城市还争相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标杆,大有智慧城市“热潮”再起的趋势。对此,外界很担心“烧钱”的智慧城市是不是又不理性了。那么,智慧城市为什么又“热”了?新形势下,智慧城市要如何健康发展?对此,《中国信息界》记者特别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单志广和他的团队近10年间做了100多个智慧城市、大数据、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智慧城市领域的权威专家,希望他的见解能为各地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方向。

对于近两年各地相继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行动规划引发“新浪潮”的问题,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不是引发了“新浪潮”,而是到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地方政府已经从不重视、观望的态度,到了认识到建设智慧城市是“必由之路”,从而自发地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这个阶段的智慧城市与之前的“炒概念”“做条块”不一样了,已经到了走深走实,进入了“深水区”。而新型智慧城市走到这个阶段,不是偶然,是由外而内、逐步推进、逐渐深化的过程。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对智慧城市越来越重视,从之前的部门推动,上升到国家层面。

undefined

2015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将原有的由25个部门司局级层面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升级为由部级领导同志担任工作组成员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时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表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要像绣花一样,要切实落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城市治理一直在路上;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单志广帮《中国信息界》记者梳理了智慧城市从部门推动到国家主导的历程之后表示,正是有了国家的逐步推进与引导,各地政府才对智慧城市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由外因督促推进变成由内因自发的务实推进。因此,现在地方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不是又一次的“一哄而上”,而是地方政府根据市民的需求、城市需要而自发的行动。另外,单志广表示,从内容建设来讲,新型智慧城市已经从过去体现行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的概念,转变为重横向融合、跨部门、跨地域的能力地提升。他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个系统化工程,其核心是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而要做到协同并没有那么简单,单纯靠技术是解决不了的,而需要真正的改变流程模式,改革体制机制。

来源:《中国信息界》